English

从“生命科学导论”进入工科专业课程谈起

1999-12-29 来源:光明日报 上海交通大学 张惟杰 我有话说

在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中,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:“生命科学导论”正在进入通常被认为与生物学毫无关系的工科专业的课程表。这种现象就像一滴水,折射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化。

长期以来,在与生物有关的农、医、工科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中,必不可少地列入了一些生物类课程,如:微生物学、生物化学、植物生理学和生理学等。

近几年来,情况在悄悄地起着变化。在上海交通大学,九十年代初已出现一门“生物学导论”课,一九九五年秋季起,生物学导论课逐渐被定为面向全校的课程,供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选修。

“生命科学导论”在工科等非生物类专业课程表上出现,这种发展趋势的出现,还是有它内在原因的。

一方面,生物技术的发展,使人们对生命科学刮目相看。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强烈吸引着青少年的好奇心;对生命奥秘的探索,对人体自身的思考,又常常激发着中学生的科学兴趣。但是,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,不鼓励学生对生物的爱好。随之而来的模拟考试和练习题的汪洋大海,把孩子们自发的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都淹没了。现在,生命科学在社会经济和发展中所显示的重要性,使得学生们被淹没掉的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,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出来。所以,学生中有着潜在的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渴求。

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化。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,归根结底,都取决于教育思想中的最根本点—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。在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中,上课的老师和学校的领导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,工科专业不能再仅仅是“工程师的摇篮”;再照老样子摇下去,摇出来的“宝宝”将难以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立足。知识经济社会期待的大学毕业生,应该是在兼顾到一定的专业训练的基础上,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,更为积极的应付挑战的能力以及向多个方向发展的潜力。所以,高等教育,至少在本科生阶段,应该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以整体素质教育为主,或者说,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层次整体素质教育。

应该说,这也是一个世界潮流。一些著名大学,如麻省理工学院(MIT),不但都有一个强大的生命学院,而且都纷纷把“生物学导论”或“细胞生物学”之类课程列为全校各系、科的必修课程或基础课。这样做的好处,从消极角度来看,至少将来的大学毕业生不致成为“生物盲”,就像不应是“机盲”(计算机盲)一样。无论是“机盲”还是“生物盲”,都会影响或限制青年人今后的发展。从积极方面来看,面对生命科学将起“带头学科”作用的二十一世纪,在课程体系的“基础板块”中出现生物类课程,将有利于培养一批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向各个专业渗透,在边缘交叉学科领域发展的年青人。学能源的,了解植物和微生物,将有利于打开生物能源的大门;学材料的了解生物大分子,将有利于开拓生物材料的领地;学计算机的了解核酸、蛋白质和脑神经,将更便于走近智能计算机;学造船、建筑、机械等专业的学生,增加对生命科学,尤其是人体自身的了解,将有利于发展仿生的设计思路,落实“以人为本”的根本原则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